【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肝癌转移复发的精准医疗研究创新团队” 入选2015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日期:2017/1/5 15:24:01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519日,科技部官网公布了“2015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确定307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14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50

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34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我院周俭教授领导的“肝癌转移复发的精准医疗研究创新团队”入选2015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的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也是5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唯一一个与精准医学相关的研究团队。

精准医疗是当前研究热点:美国已启动精准医疗计划,科技部于今年成立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委员会,精准医学计划工作已进入“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卫计委也已试点首批肿瘤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肝癌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增肝癌病例占全球病例的55%,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中排第二位,给人民群众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尽管随着手术方式改进、早期诊断、靶向药物使用等手段使得肝癌预后有所改善,肝癌极高的转移复发率导致肝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仍只在 5%左右。因此,如何降低肝癌患者的转移复发是提高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键。

“肝癌转移复发的精准医疗研究创新团队”紧密贴合当今研究热点,以精准医疗概念指导肝癌转移复发研究,在国内外均属首次。团队所属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是我国最主要的肝癌研究中心之一,为国家级肿瘤学重点学科、“211 工程”和“985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肿瘤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肝脏肿瘤学临床医学中心。该创新团队在汤钊猷院士的领导下从事肝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通过监测肝癌 CTCctDNA测序研究,打破传统肝癌研究受限于肿瘤异质性的局限,全面反映肝癌基因组信息,有望揭示肝癌转移复发新机制;免疫微环境可塑性和CAR-T治疗研究,结合PDX模型,优化了现有的肝癌转移复发个体化治疗方案,有望提高肝癌转移复发防治水平,取得中国特色的原创性成果,提升我国癌症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团队负责人周俭教授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我院副院长、肝外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肝癌学组副组长。积累7000 余例肝肿瘤切除和1300 余例肝移植临床经验。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次。先后主持国家 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 16 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62 篇(11IF>10),获授权专利 5项。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和上海市医苑新星。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吴孟超医学青年基金奖、裘法祖普通外科医学青年奖、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和上海市医务青年最高荣誉奖“银蛇奖”等。

团队核心成员包括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6 人,是一支团结合作、战斗力强、善于创新、勤奋敬业的科研团队。团队成员中有樊嘉、王向东、邱双健、孙惠川等知名教授,是一支高素质、有较强创新能力和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学科队伍。中青年技术骨干史颖弘、杨欣荣、高强等几乎均有博士学历和国外进修学习经历,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卫生局百人计划、上海市曙光计划、上海市启明星计划等多种人才基金和荣誉称号。团队紧密围绕肝癌早诊和转移复发防治这一主题,聚焦于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患者来源肝癌移植瘤模型和肿瘤微环境等研究方向,以求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实现对肝癌的个性化“精准医疗”。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上一篇:

中山医院天马山二期项目动工开建

下一篇:

国家卫生计生委来院现场调研联影医疗设备使用情况

Copyrights 2005-2018 导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