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十一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举行
日期:2017/1/5 15:29:21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逐年上升,其中尤以上海为代表的沿海大中城市最为显著,已经逐渐跃居为消化道肿瘤的第一位。因此结直肠癌以及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综合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自2005年至今已举办10届,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日本、港澳等地的该领域顶级专家以及逾5000名国内专家学者到会,可以说是结直肠癌学术的饕餮盛宴。第十一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暨第一届中欧美大肠癌肝转移多学科论坛暨第一届上海国际大肠癌微创论坛于6月12日至14日召开。
本次大会由欧洲肿瘤外科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等共同主办。除了延续以往的规范化治疗、创新技术、3D手术、微创等热点话题外,今年的论坛更加注重打造国际化的交流平台。
国内外结直肠癌多学科团队的交流
多学科团队诊疗(以下简称“MDT”)已成为目前肿瘤诊断治疗的“金标准”。在欧美国家,多学科诊疗模式已成常态,英国甚至已经立法,规定每一位癌症病人都需经过MDT综合治疗,而国内MDT的发展还处于不断发展和探索阶段。在我院秦新裕教授和许剑民教授的带领下,医院在2005年即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结直肠癌肝转移多学科诊疗团队,在该模式下从开展预防、创新手术及综合治疗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降低了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发生风险(从25%降低到17%),提高了肝转移手术切除率(从19.2%提高到35.1%),肝转移手术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50%,最终提高了所有肝转移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从19%提高到31%),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肯定。为将该模式向全国推广,我院至今已完成62期全国MDT学习班,学员超过1000人,推广应用的70余家单位共施行肝转移灶切除近万例。
此次大会更是建立国内外MDT交流的平台,迎来了欧洲肿瘤外科协会主席——来自英国的Poston教授率领的MDT团队等数十位国外专家及其MDT团队,他们与我院结直肠癌MDT团队采取全程英文交流的模式,并有近百名海外专家莅临大会,充分彰显了会议的国际性。针对结直肠癌的手术切除、不可切除的转化治疗以及不可切除的综合治疗中多学科诊疗应用分别展开探讨。此次国际对话,对促进国内结直肠癌多学科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高清3D微创手术直播
外科微创化是当前外科发展不可逆的浪潮,近年来,随着3D腹腔镜尤其是达芬奇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治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院是国内最早开展机器人结直肠癌微创手术的单位,结直肠癌团队的许剑民教授至今已完成500余例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居全国前列。该团队手术的总体微创率也逐年提高,从2010年的17.2%上升为2014年的58.2%(腹腔镜+机器人),在此基础上还不断创新术式,包括机器人辅助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并吻合、国际上首创机器人辅助多脏器同期切除术等。团队成员多次获邀在国际微创会议作大会发言。
此次大会顺应外科发展浪潮,特别设立微创论坛。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地近十位微创专家就微创外科的发展、微创新技术等展开探讨并分享各自的心得。同时针对许剑民团队进行的机器人微创手术进行实况直播。
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英国利物浦大学的Graeme John Poston教授等10余名国外重量级专家;与此同时,我国郑树、万德森、吴肇汉、秦新裕、王杉、汪建平、张苏展、蔡建强、蔡三军、顾晋、郑民华、李进和周总光教授等著名专家也悉数到会,就结直肠癌的诊疗规范、结直肠癌微创外科的最新进展、晚期结直肠癌化疗和靶向治疗进展,尤其对于近年所关注的热点领域,如达芬奇机器人技术、3D腹腔镜手术、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精准医疗等内容进行探讨。
大会别开生面地设立了亚太地区精品手术交流单元,展出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手术视频。为期3天的会议,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与学习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