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雅医疗队积极投入医疗援藏工作
日期:2017/1/5 15:22:54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察雅县位于西藏昌都地区东南部,澜沧江中上游,面积8413平方公里,13个乡镇,总人口6.6万,全县平均海拔3500米。这就是我院察雅医疗队工作所居住的县城,位于麦曲河(澜沧江的支流)的河谷中,经实地测量,这里的海拔3160米。
医疗队在察雅县一边适应高原环境,一边开始体验随时停水停电的生活。出乎意料的是,医疗区内也同样会停水停电。在一次取水途中,医疗队偶遇了一位车祸伤患者,并全程参与了抢救。在抢救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很多问题。
开始投入工作以后,医疗队首先对察雅县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细致地摸底和评估,包括人员、设备、业务开展情况等,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帮扶计划。将原本设在医院3楼的抢救室换到了1楼,方便危重病人急救。抢救室的建立还包括添置抢救设备、常用抢救药物、氧气钢瓶等,没几天时间,一个符合中山风格的崭新抢救室建立了起来。随即,医疗队开始了对当地医护人员的培训,包括急救药品的使用,抢救设备的使用。抢救室建立以后的第二天,他们成功抢救了一位严重肺部感染合并心功能不全的藏族老人,经过紧急处理,藏族阿婆症状缓解明显,她用仅会的汉语对医疗队员们说“谢谢”。
听说上海医疗队来了,来看病的老百姓把诊室围得水泄不通。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队员们对当地医护人员开展了业务培训。很快,他们意识到光是床旁教学还不够,定期进行系统的继续教育对于提高当地诊疗水平很重要。针对当地常见病、多发病,队员们在自己动手搭建的多媒体教室内为当地医生进行每两周一次的讲课,这也是察雅县卫生服务中心有史以来的第一间多媒体教室。
在工作中他们还发现,这里的医生值班都是回家睡的,医院没有设专门的医生值班室,早上医护没有交班,没有查房等。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医疗队开启了建立医院核心制度的工作。在医疗队与院方的共同努力下,医院设立了医生值班室,为医生值班提供了硬件保障,并制定执行早交班制度及查房制度,同时也开始了教学查房。
这里的病房,患者都睡自己的被褥,病房环境也不容乐观。2楼的病房没有护士站,病房中的病人没有护士巡视,住院病人的补液需由1楼护士冲配好才能拿到二楼,给护士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医疗队找到了一个可利用的空间,根据中山医院病房护士站的样式,规划设计了住院部护士站。
7月11日,扩达乡的都达村发生了泥石流,在征得我院医务处同意后,察雅医疗队参与了抢险救灾。由周健、叶伶、黄剑三位同志前往现场救援,周敬和李静怡留在卫生服务中心准备救治转移下来的伤员。路途艰险,一边是大山,一边是湍急的河水。由于洪水冲垮了路基,途中不得不下车徒步登山绕过坍塌的路基,之后还需搭乘藏族同胞的摩托车,爬过悬崖峭壁,才能进入受灾核心区。到达灾区后,医疗队搭建了临时医疗保障点,以防救灾过程中发生意外,人员受伤。最终,他们圆满地完成了此次救灾任务,并受到当地政府的表扬。
抓业务,不忘党建。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利用周末时间赴昌都市参观了昌都解放纪念碑,西藏昌都军分区军史馆,昌都历史博物馆,了解西藏解放、发展的历史。西藏解放的历史坚定了医疗队队员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援建工作,为察雅县的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